11月17日是第20个世界慢阻肺日, 记者从宁波大学附属人民医院(鄞州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了解到,冬季为慢阻肺急性加重高发季节, 上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诱发因素。
该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王华英告诉记者,目前住院患者中有近四分之一是慢阻肺急性加重的患者,其中九成以上慢阻肺患者有吸烟史。
早期发病症状不明显
晨间咳嗽要重视
“慢阻肺是一种常见的以持续性气流阻塞为特征的慢性进展性肺部疾病,以肺通气功能受损为主要特征。”王华英主任介绍,40岁以上的人群中,每100人就有14个慢阻肺患者, 且患病率在未来一段时间将持续上升。
在我国,慢阻肺具有高患病率、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高经济负担率 以及低知晓率的“五高一低”的现状,已成为我国的“第三大致死病因” ,被称为“沉默的杀手”。

慢阻肺发病诱因有很多,其中吸烟是导致慢阻肺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 ,疾病进展到后期可影响到全身各系统,并发呼吸衰竭、自发性气胸、慢性肺源性心脏病、骨质疏松、代谢综合征、糖尿病及焦虑抑郁等疾病。
“由于慢阻肺在早期仅有咳嗽、咳痰等症状, 所以很多人没有引起重视,往往不去就医,因此失去了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机会 。”王华英主任表示,慢阻肺起病缓慢,病程较长。
主要症状包括:
慢性咳嗽 ——晨间咳嗽明显,夜间可有阵咳或排痰,咳嗽的症状随病程发展有可能终身不愈;
咳痰 ——一般为白色黏液或浆液性泡沫痰,清晨排痰较多,偶可带血丝,急性期痰量多,可有脓性痰;
气促、呼吸困难 ——早期在较剧烈活动时出现,后逐渐加重,以致在日常活动甚至休息时也感到气短。这是慢阻肺的标志性症状;
喘息和胸闷 ——部分患者特别是重度患者容易出现这个症状,急性加重期间,该症状也会出现;
另外,晚期患者有体重下降、食欲减退 等症状。
高危人群建议每年一次肺功能检查
要确诊慢阻肺,必须要做肺功能检查,根据肺通气功能的结果诊断并进行严重程度的划分。
“40周岁及以上有吸烟史、职业粉尘暴露史、化学物质接触史、生物燃料烟雾接触史、慢阻肺家族史的人群,都是慢阻肺的高危人群。” 王华英主任建议,这几类高危人群应每年定期进行一次肺功能检查,及时发现早期的,甚至没有症状的慢阻肺,以便尽早开展针对性治疗。
目前的临床共识明确提出,慢阻肺无法完全治愈, 但是通过规范的治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缓病情进展,减轻慢阻肺相关不适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在秋冬季节,慢阻肺患者需要做好长期自我管理 ,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接种流感和肺炎疫苗,坚持长期规律用药、合理均衡饮食等。同时还要注意御寒,以免因为天气影响引发感冒,导致慢阻肺的急性加重。
而戒烟是预防慢阻肺最重要的措施。 在疾病的任何阶段,戒烟都有助于防止慢阻肺的发生和发展。此外,预防措施还包括积极控制职业和环境污染,减少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吸入,积极防止婴幼儿和儿童期的呼吸系统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