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是安全风险高发、人员警惕性较低的时段,因此夜间巡查是物业安保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其核心目的在于 :
“预防为主,发现及时,处理高效”。
夜间巡查应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覆盖以下四大核心模块
1. 安全防范类
出入口管理: 检查各门岗值班人员是否在岗、精神状态是否良好;车辆出入口道闸是否正常;是否有陌生人尾随或可疑人员徘徊。
周界与围墙: 检查红外对射、电子围栏等周界报警系统是否正常;围墙是否有破损、可攀爬之处。
公共区域: 检查楼道、地下车库、园区道路、绿化带、僻静角落是否有可疑人员、可疑物品或异常声响。
门窗检查: 检查空置房、物业用房、设备房、商铺门窗是否锁闭完好,有无被撬痕迹。
2. 设施设备运行类
照明系统: 检查园区道路、楼道、地下车库、电梯厅的照明是否完好,有无损坏或闪烁,及时报修“黑灯”区域。
电梯运行: 监听电梯运行有无异响;查看电梯轿厢内是否整洁、报警按钮是否有效。
给排水系统: 检查水泵房运行有无异响、有无跑冒滴漏;地下室集水井水位及水泵自动启停是否正常。
消防系统: 抽查消防栓、灭火器是否完好、压力正常、未被挪用;消防通道是否畅通无杂物;消防报警控制柜有无异常报警信号。
3. 环境秩序类
垃圾堆放点: 检查生活垃圾是否按时清运,周边是否整洁,有无垃圾散落或异味。
车辆停放: 检查车辆是否按线、按位停放,有无占用消防通道、绿化带或他人车位现象。
装修管理: 检查夜间是否有违规装修施工。
噪音与异味: 注意倾听有无异常噪音;嗅闻有无异常气味。
4. 内部纪律与应急响应类
岗位纪律: 巡查各岗位(如监控中心、门岗)员工有无睡岗、脱岗、玩手机等违纪行为。
应急准备: 检查对讲机电量、巡更棒状态、应急手电等装备是否完好。
夜间规范的流程
是确保巡查质量和自身安全的基础
岗前准备(接班时)
交接班会议: 了解白班遗留问题、重点关注事项及业主报修。
装备检查: 领取并检查对讲机、巡更棒、强光手电、钥匙、记录本等是否齐全有效。
规划路线: 明确本次巡查的路线、重点区域和巡更点打卡顺序。路线应不定期变更,避免规律被掌握。
巡查执行中
按计划路线巡查: 到达每个预定巡更点,用巡更棒打卡,确保无遗漏。
“一看、二听、三闻、四摸”、五记: 综合运用感官进行检查。
双向联动: 与监控中心保持联动。监控中心通过摄像头远程巡视,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巡逻人员现场确认;巡逻人员也将现场情况反馈给监控中心。
发现问题处理
轻微问题: 如路灯不亮、垃圾散落等,记录在《夜间巡查记录表》上,次日白天报修或通知保洁。
紧急问题: 如发现火情、漏水、盗窃、打架斗殴等,立即上报监控中心和安全主管,并按照应急预案采取先期处置措施(如使用灭火器、疏散人群、保护现场等),同时注意自身安全。
可疑情况: 发现可疑人员,应保持安全距离,上前礼貌询问“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同时通知队友或监控中心留意其动向。切勿单独贸然行动。
巡查结束后
详细记录: 认真填写《夜间巡查记录表》,包括时间、区域、检查情况、发现的问题及处理结果。记录应清晰、准确、客观。
交接班: 向下一班次人员口头交代夜间巡查情况,特别是待跟进事项,并将记录表归档。
重点时段: 午夜12点至凌晨4点是人体最疲劳、犯罪高发的时段,应加强此期间的巡查频次和警惕性。
重点区域
财务敏感区: 停车场、电动车充电桩、财务室、收银台。
安全隐患区: 高压配电室、水泵房、燃气调压站、地下室。
治安盲区: 楼顶天台、楼梯间、绿化带深处、监控死角。
客户敏感区: 别墅区外围、一层及顶层的住户周边。
重点对象: 形迹可疑的陌生人、夜间滞留人员、醉酒人员、违规停放车辆。
“猫步”行走: 脚步放轻,既能更好地倾听周围异常声响,也不易惊扰业主休息。
“手电”使用技巧: 不要一直开着照射前方。可采用“闪烁”方式瞬间照亮可疑角落,避免暴露自身位置,也能让暗处的人瞬间致盲无法判断你的距离。
“听”比“看”更重要: 夜间安静,许多异常通过声音更容易被发现。
“背光”巡查: 尽量让自己处于暗处,观察光亮处,这样更容易发现他人,而自己不易被发现。
“门禁测试”: 随机推拉单元门,检查门禁是否真正落锁,杜绝“虚掩”安全隐患。
保持通讯: 始终让监控中心知道你的位置。每隔一段时间或用暗语(如“一切正常”)报告位置,一旦失联,监控中心能第一时间警觉。
团队协作: 两人一组巡查是最佳配置,可相互照应。若必须单人巡查,必须与监控中心形成紧密互动。
自我保护: 安全第一! 原则是“发现并报告”,而非“单打独斗擒贼”。遇到紧急情况,首要任务是呼叫支援并确保自身安全。
附:夜间巡查记录表示例
通过以上系统化的内容、流程、重点和技巧,可以有效提升物业夜间巡查工作的质量与效率,真正为业主创造一个安全、安宁的夜间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