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层建筑由于其特殊的构造和功能要求,致使其内部火灾荷载大、火势蔓延快,人员疏散困难,救援难度大,易形成重大火灾隐患。
火灾荷载是衡量建筑区域内可燃物多少的参数,可燃物完全燃烧时产生的热量与建筑面积之比,谓之火灾荷载的密度。其来源主要包括:
火灾荷载大的潜在的危险因素:一方面会增加火灾时的最高温度,另一方面会产生大量浓烟与有毒气体。火灾荷载越大,建筑物内发生火灾后参与燃烧的可燃物就越多→燃烧释放的热量就越多→、环境温度就越高→发生轰燃的时间就越短→对人类生命的安全威胁就越大。
由于超高层建筑的结构特点,其内部形成各种纵横交错的管道样连通空间,如横向的吊顶、空调风管、排烟管道,纵向的各类管道井、电梯井、电缆井、通风井、楼梯井。如果超高层建筑的竖井房火分隔存在问题,火灾中这些竖井就如同一座高大的烟囱,高度越高其烟囱效应越明显,烟囱效应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使烟火以每秒3-5米的速度迅速向上蔓延,仅1分钟就可将烟火蔓延到200米的高度的空间,使摩天大楼成为一片火海。
超高层建筑的功能趋于多样化,通常集办公、商贸、餐饮、娱乐于一体。管理难度大的标志——
c)擅自使用或扩大使用生活用热原、火原;违章使用电气的现象屡禁不; d) 消防安全责任制、动态管理、教育培训落实不力; 步行楼梯是是人员自救逃生、安全疏散的唯一安全通道。 火灾环境中人员密集度1米/人/小时,其通过速度只有75米/分钟;通过能力75人/分钟;(10分钟能疏散750人;如果一栋高层建筑办公楼有3000人办公,在疏散秩序良好的前提下,也需要40-60分钟才能疏散结束,而最佳安全疏散有效时间是5-15分钟;从安全疏散的最佳有效时间来衡量,这对生命安全带来了很大的危险性。
由于疏散过程中的人员惊慌与火灾中的烟雾导致疏散速度慢、人员拥挤、疏散秩序不良。 以2009年2月9日,央视火灾为例,30米以上的大火,救援工作很难开展。
不断提高建筑火灾的预防与控制的科技水平。防火设施的品牌优良性、科技尖端与功能完善性(高层建筑消防设计中的三大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水喷淋系统、消火栓系统的功能完善性)。
抓好预防火灾的管理措施与技术措施、安全疏散知识与抵御火灾的能力培训(教育、培训、考核、检查、整改)
防止起火的本质是破坏燃烧、爆炸的物理化学条件,如建筑工程中使用防火材料、防火配件、防火构件,装修施工中使用不燃、难燃材料,易燃易爆场所强化通风,设置防爆电气,防火是人们为火灾设置的第一道防线,其直接目的是破坏燃烧条件,使火灾不发生或少发生。
一是指把火灾控制在初起阶段,包括安装火灾自动报警、自动灭火系统。进行早期探测、和初期扑救。二是把火灾控制在较小范围。在建筑物平面划分防火、防烟分区,在建筑物之间留有防火安全距离,切断火灾蔓延途径,既可减小成灾面积又有利于救援。
耐火是防火设计中的最后一道防线,即加强建筑结构的耐火稳定性,使其在火灾中不致失效,做到小火不坏大火不倒塌。
保证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防排烟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消火栓给水系统完整可用,从源头上把住消防安全关。
A.建立逐级防火责任制,完善各岗位的规章制度,责成专人定期对建筑内消防设施进行维护检查,保障消防设施功能的完整性、有效性。
B.严禁随意拆改建筑构件、消防设施。装修施工作业须经消防部门审核批准方可动工。 C.开展经常性的消防安全教育,对重点岗位工作人员定 期进行操作规程培训,提高建筑内人员抵御火灾的消防安全意识和自救、疏散能力、定期进行消防安全疏散演习。 牢记火灾中最佳安全疏散时间只有90秒钟(即从工作区域内最不得力点到达安全疏散楼梯内的时间)保障安全疏散设施(安全出口、疏散走道、疏散楼梯、疏散指示标志、避难层)的完好、畅通无阻,才能保障在应急情况下,组织火场人员有秩序的沿着疏散走道、疏散楼梯、安全出口的方向疏散到安全区域。
目前,行业内有众多的智慧消防平台解决方案厂商,虽然各家产品侧重点有所不同,但平台本身的建设内容和部署方式大同小异,主要包括数据中心、集成平台及应用、运行指挥中心几部分内容,在实际项目中需结合具体的功能需求及建筑条件有针对性地对各部分内容进行设计。这里以笔者参与的某超高层项目为例,对智慧消防平台各部分的内容进行简介,该项目智慧消防平台的部署架构图如图2所示。
>>>> 数据中心
数据中心为智慧消防平台服务器、存储等核心设备提供运行保障,在该项目中为避免重复建设,智慧消防平台与智能化系统的数据中心合用,并按B级机房标准进行建设。
>>>> 集成平台及应用
集成平台及应用的设计是整个智慧消防平台的核心,超高层项目由于体量巨大、业态繁多,在设计时需要综合考虑经济性、重要性以及管理模式等因素影响,明确智慧消防平台的覆盖范围。
该超高层项目智慧消防平台集成的子系统包括: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液位监测系统、防火门监控系统、吸气式火灾探测报警系统、余压监测系统、自动跟踪定位射流灭火装置控制系统、电气火灾监控系统、消防电源监控系统、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消防应急广播系统、物联网监测系统、电子标签管理系统等。
其中物联网监测系统主要针对各类消防水泵进出水管压力、水流量等数据进行采集传输;电子标签管理系统主要对消火栓、灭火器等消防相关设备的数据进行电子标签管理,方便消防维保的数字化管理。
除上述集成子系统外,智慧消防平台还通过上层综合安防管理平台与视频监控系统、BIM及地理信息系统(GIS + BIM)、时钟系统、应急响应系统等相关系统进行数据交互,数据交互架构如图3所示。
>>>> 运行指挥中心
运行指挥中心是整个超高层消防系统的管理中枢,是管理人员进行日常值班监控的场所,指挥中心内需设置监控大屏及操作席位,超高层项目中由于垂直距离较长,通常会采用总控 + 分控的方式对大楼进行消防及智能化系统的日常管理。国内超高层建筑的消防系统及智能化系统通常由统一的物业管理公司管理,其运行指挥中心一般与项目消防控制室或智能化总控中心进行统一设计。
在该项目中首层设置一个消防控制中心,地下一层设置一个智能化总控中心,塔楼分段设置两个分消防控制室,为了方便管理,智慧消防平台在各控制室设置分控工作站,其中消防控制中心作为总控中心具有平台的最高管理权限。
>>>> 平台实现功能
超高层智慧消防平台将大楼内各个分散的消防子系统进行整合,在设计时需根据项目特点制定相应的功能模块。基本的功能模块包含全局态势展示、用户权限管理、报警管理、重点区域视频联动、应急预案管理、设施巡检、APP推送。